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铁业应调整结构 加快多元发展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铁业,钢铁企业  发布时间:2013-08-05

  “钢铁行业真正的‘严冬’才刚刚到来,钢铁企业的重新‘洗牌’也才刚刚开始。”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义芳认为,“尽管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了自2011年以来连续7个季度的主业亏损现状,但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用钢强度和需求增速的持续下降,钢铁企业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

  “我们不仅要做好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过冬’的准备,更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和市场意识,推进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的创新,在行业低谷期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王义芳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河北钢铁集团组建5年来,虽然取得了在单体公司独立运作条件下无法实现的整合效益150多亿元的成绩,但他认为,当前河北钢铁集团仍然须要牢牢绷紧“居危思危、居危思进”思想弦,加快创新,打赢这场转型升级和生产保卫战。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在王义芳看来,创新驱动是提升产品和服务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和关键因素。

  为此,河北钢铁集团加大对高端、前沿、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健全了以用户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体系。今年初以来,他们自主研制的100毫米厚、单重20吨以上的D36-Z35钢板替代进口,成功撑起我国首个、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生产平台,还冶炼出填补国内空白的航天航空用55钒铝等一大批高新产品。该集团组建5年来,数十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0多个产品成功替代进口。他们还围绕拓展高端用户群体和高端产品市场,推动规模效益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攻关汽车用钢领域核心技术,研发7大系列、60余个牌号汽车用钢,覆盖汽车用钢领域98%,获得全球汽车制造商供货认证。

  王义芳认为,把经营模式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市场结构由普通用户群向中高端用户群转变,是全面提升河北钢铁集团企业素质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据了解,河北钢铁集团经过5年发展,已成为我国规模大、品种多、牌号齐全的专业化精品板材制造基地,国内核电用钢领军者和唯一能够自主生产大厚度海洋平台用调质高强钢的企业。

  “有效延伸产品服务链条,是河北钢铁集团抢抓‘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机遇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王义芳说,“河北钢铁集团将以‘中强’主业为核心,上展、下延、外拓,再造企业价值链,创新盈利模式。”目前,河北钢铁集团认购部分股份的加拿大阿尔德隆铁矿公司和佳美铁矿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牵头收购南非PMC公司股权交割工作即将完成。同时要强化产品深加工及延伸服务,进一步嵌入终端市场。学习借鉴业内一流钢铁企业成功经验,把推动产业链向终端用户延伸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今年初以来,有超过百万吨的河北钢铁集团产品打入台山防城港核电站、港珠澳大桥等125项国家重点工程。

  “布局多元,发展非钢产业,是集团培育新发展支撑点和效益增长点的重要战略。”王义芳说,“市场的低迷期,行业的调整期,往往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期。”打破“就钢铁论钢铁”旧框框,“跳出钢铁谋发展”,立足主业规模化的资源优势,实现全球配置资源,拓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是河北钢铁集团实施“有限多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份以来,河北钢铁集团加速进军国际市场,参股瑞士德高等国际贸易商,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加快集团产品占有国际市场。今年第一季度,河北钢铁集团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0%,创效6698万元。此外,河北钢铁集团还广泛开展海外贸易融资业务,目前已经取得累计12亿美元的海外低成本融资,大幅降低了财务费用。

  5月中旬,河北钢铁集团与招商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河北钢铁交易中心和内陆物流园区、钢铁贸易与现代金融、港口和船运物流等领域谋求合作,促进双方共赢发展。王义芳介绍,河北钢铁集团将充分利用华北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加快黄骅港和曹妃甸两大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打造华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目前,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项目投入运营,石家庄、邯郸等物流园区建设正抓紧实施,黄骅港、曹妃甸港口建设项目正逐步推进。到2015年,物流业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

  王义芳说,下一步,河北钢铁集团还会充分挖掘集团钢铁主业的资产与资源潜力,进一步明晰集团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装备制造等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领域,努力培育一批多元产业新板块,使其与集团钢铁主业协同发展、互相促进,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十二五”末,河北钢铁集团非钢业务营业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占到总收入的30%。

  谈到钢铁企业的绿色发展,王义芳说,河北钢铁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继续实施绿色引领战略,全力打造绿色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率先在行业内实现生产零购电、原水零采集、废水零排放、煤气零放散的循环经济“四个零”目标。当前,河北钢铁集团煤气回收利用率基本实现100%,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以上,所回收的能源达到总能源消耗量的2/3,核心钢铁公司的吨钢能源成本降低150多元,年降成本额估计可达到15亿元。